《神玉寻踪》:“中华第一玉龙”竟是这样重现世间
一件龙形玉器的意外发现,如何引出灿若彩霞的红山玉文化?
不同造型红山文化玉器背后,蕴含着先民怎样的天地自然观念?
(资料图)
五六千年前,玉如何成为红山先民沟通天地的物质载体?
《寻古中国·玉石记》第二集《神玉寻踪》,让我们在传奇故事中遇见红山玉器,于考古发掘现场解码红山玉文化玄机。
红山文化因首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发现而得名,距今6500年到5000年左右,证实西辽河流域同长江流域、黄河流域一样,在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中华文明的曙光。
20世纪70年代,在赤峰市翁牛特旗,一件体型很大的C形碧玉龙,被当地村民在挖树坑时意外发现,并交到翁牛特旗文化馆。后经考证,属于红山文化。它的发现,为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找到了更早的源头,它也被誉为“中华第一玉龙”。
玉猪龙,是红山文化玉龙的另外一种。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,玉猪龙被断定为商周时期或者更晚时期的器物。随着辽宁省朝阳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考古工作的进行,考古人在墓葬中发掘出土一对玉猪龙,明确出自墓主人胸部。红山文化玉龙,有了更确凿的证据。
红山先民生活的广大区域,山梁纵横,以旱作农业为主。红山文化晚期,社会发生变革,红山先民按照自己的理解与天地万物沟通,这就是原始朴素的“通神”。在“通神”仪式中,往往需要借助相应器物来表达敬意,脱胎于山川的美玉成为对话的媒介。玉龙,应该就是用来祈雨、祈求丰收。
为了更好地表现玉器的纹路和层次,让所谓的“神灵”更清楚地看见,红山先民使用了“减地阳纹”这一工艺,制作出的玉器在光线的照射下会有更大的变化。
1981年,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拉开帷幕。当时,在赤峰市巴林右旗文化馆工作的青格勒,到那日斯台村的牧民布和朝鲁家里走访。原来,在青格勒到访的十多年前,一批珍贵的红山文化玉器被年少时的布和朝鲁偶然发现,并交给家人妥善保存。这批玉器终于等来它们最佳的归宿,入藏巴林右旗博物馆。
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丰富,尤其以动物形玉器居多。透过这些精美的玉器,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山先民对万物生灵的细微观察。此外,极具代表性的勾云形玉器、斜口筒形器等,以其独特的造型,被视作红山先民沟通天地的“礼器”。
辽宁省内的牛河梁遗址群,是红山文化鼎盛时期的重要遗存。在5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考古人发掘出了女神庙、大型祭坛、积石冢群、重要墓葬等多处遗址点,不仅揭示出“坛、庙、冢”的布局,还出土了大量玉器。
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,呈现出“以玉为尊”的鲜明特点。考古人在遗址第十六地点,发现了一座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墓葬,墓主人头枕玉凤,胸部放着一个斜口筒形器,右手腕佩戴玉镯,腰部配有一个玉人、一对玉环,构成了红山文化最高等级的玉器组合关系。
在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阶段,玉成为中华先民沟通天地的物质载体,体现了对自然万物乃至龙图腾的崇拜。这也使得玉参与了早期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性体现——原始朴素的“礼”的构建,成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。
7月10日CCTV-122:30档,《寻古中国·玉石记》第二集《神玉寻踪》,在传奇故事中探寻山岳精英,于切磋琢磨间感受玉文化魅力。
来源:央视一套
标签: